一、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低消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行业理念的诞生,人们对建筑的建造过程由过去的粗犷模式逐步向计划管控与精细化管理转变,“智慧建造”技术内核,即信息整合与应用,旨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完整过程的数据流与数据库,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在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为项目广泛意义上的“管理”提升效率[1-3]。建筑业的飞速发展,BIM 技术逐步进入市场,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专业课程将会逐步跟随国家政策进行改革,对学生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BIM 技术在行业、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如何将BIM 技术融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BIM 的智慧建造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教学改革任务。
二、基于BIM 的智慧建造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7 年4 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出要加强业态创新,支持新生业态的发展,大力推广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发包服务模式,同时把推进以BIM 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开发、智慧建筑应用列为行业技术进步的三大目标之一。《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将BIM 列为信息技术之首,从中可以看出,BIM 技术在建筑产业升级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尤其是我国智慧工地的大力发展,在智慧工地构建过程中,行业需要掌握大量的新技术并使其专门化,甘肃地处整个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具有突出的地理优势,优越的地缘条件,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对土建类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是甘肃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的必然产物,职业院校有义务和责任为省内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并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在政策推动以及建筑业降成本内在需求的双重推动下,BIM 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大量采用,越来越多的设计企业和总承包单位把BIM 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作为职业院校要将BIM 的智慧建筑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构建诸如“BIM+建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现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建筑业对BIM 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只有进行革命式的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建筑行业需要的符合建筑市场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使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就业水平得到保障。依托学分制教学,依托行业内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体系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适应行业新标准新要求的发展,BIM 虚拟仿真、BIM5D、Revit、VR技术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必将更好地培育智慧型建造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企业行业,为推动节能减排和为绿色建筑提供技术节能型人才作保障[4]。
三、基于BIM 的智慧建造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植入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改革方案
基于智慧建造的建筑行业信息化课程在高职教学中还未制定出完善的课程标准,如何将基于智慧建造的BIM 技术课程植入原有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培训相关教师、学生和相关合作企业从业人员BIM 建模、BIM 应用与管理的能力,并增设新的BIM 课程,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建筑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根据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改革方案,让学生充分了解智慧建造中BIM 技术的发展情况,理解BIM 技术的概念,并逐渐形成建筑信息表达、共享和传递的新型思维模式,初步掌握BIM技术建模的方法,掌握BIM 技术相关软件,熟悉BIM 相关应用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培养与其他相关专业沟通及协同作业的能力,确保高职院校能够顺应行业发展潮流、跟进企业生产步伐、保障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稳步发展、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体系。
(二)基于BIM 的智慧建造下的知识结构改革
BIM 技术与相关课程的优化设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开设的独立的BIM 课程,另一种是在现有课程基础上重新添加专业知识相匹配的BIM 相关内容,综合现有BIM 教研成果和建筑工程专业技术现状,结合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学生了解BIM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掌握建筑信息化和绿色建筑相关理论知识,具备BIM 模型构建、BIM 专业应用、BIM 项目管理、BIM 业务集成等四项核心技能。通过课程实训、毕业设计、相关单位实习,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行业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分布状况,对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相关课程BIM 知识做出优化,将BIM 技术植入骨干课程,并结合专业改革需要开设独立的BIM 课程,提高BIM 环境下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工作的能力,提升专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jzgcjsysjzzs.cn/qikandaodu/2021/0421/811.html
上一篇:深圳市建工署完成大运工程建设
下一篇: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及其施工安全初探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投稿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