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培养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人才,其不仅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加强工程实践教学,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因此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学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人才水平,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建筑工程文献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文献统计方法,检索知网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直观地展示了所选文献资料的关系网络、学科分布和论文数量统计等。
以“建筑工程”为关键词检索,检索到期刊论文高达20多万篇,文献数量较多,文献相关联的主题涉及企业管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高层建筑、建筑工程造价等,论文内容涵盖了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预算、工程设计以及企业管理,上述分析体现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动态,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同时人才培养应围绕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方向加强教育,需要高校进行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以“建筑工程技术”为关键词检索,检索到期刊论文共篇,文献相关联的主题涉及土木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工程建设施工、BIM技术等,涵盖了建筑智能化、BIM技术应用等,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提升,绿色建筑逐渐普及,同时为了降低劳动量以及提高工程效率,BIM技术迅速发展,上述内容为后期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向。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主要涉及校企合作、教学改革、BIM等,文献研究内容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也根据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结合BIM技术应用,加强了BIM课堂教学,同时以工程实例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
部分高校培养方案与实际培养模式存在偏差,授课过程中往往以会计算、会画图,能够完成阶段性考试为出发点,并未结合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后只会简单的CAD绘图、工程量计算等,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在之后的工作岗位中很难立足。
(二)教学体系存在不足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较为复杂,涵盖了建筑力学、工程地质、建筑结构、土力学、地基处理及建筑施工等课程,课程教学体系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知识轻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社会推广动手能力强、技术手段丰富的人才,而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训课程偏少,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脱节,理论联系实践效果差[1]。
授课内容和形式无创新,部分高校教学体现为“一言堂”授课模式,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同时建筑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内容抽象,比如钢筋绑扎、地基处理、梁板柱的浇筑等,教师授课过程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时课程教学往往在教室进行,没有良好的实训室和实践平台,未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使学生缺乏真实的工程实践氛围,课本知识未能较好地理解及应用,导致学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偏低
近几年高校引进教师大部分为硕士、博士,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但没有施工单位的实践经验,而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工程,为培养优秀的施工技术人才,授课过程中需加大工程实践教学。目前,由于教师实践能力偏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达不到就业目标。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动向,结合行业人才需求,高校应改变传统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为核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素质。授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体现课程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同时以工作岗位需求,明确学生就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岗位工作实践能力。
(二)教学体系改革
教学体系转变。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培养方向,促进学科发展和培养工作岗位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将理论与工程实践融合,缩短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之间的距离。
教学课程转变。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开设情况,由于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推广,高校应加大BIM课程开设力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建筑技术人才。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涵盖施工图识读实训、工程测量实训、地基处理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识图、测量等职业能力。
文章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jzgcjsysjzzs.cn/qikandaodu/2020/1005/415.html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
下一篇: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投稿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编辑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版面费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